以规为瑱的成语故事

拼音yǐ guī wéi tiàn
基本解释规:规劝;瑱: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把规劝的话当作塞耳的瑱。比喻不听别人的规劝。
出处《国语·楚语上》:“赖君用之也,故言。不然,巴浦之犀犛兕象,其可尽乎!其又以规为瑱也。”
以规为瑱的典故
春秋时期,楚灵王公子围篡位成功后,大肆攻打齐国与赖国,对内对看不顺眼的人就处死,还大肆建造豪华宫殿。子张向楚灵王进谏,希望做一个贤明的君主,楚灵王说他的进谏只能当作瑱塞耳。子张说如果以规为瑱还不如用犀角和象牙。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以规为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舍安就危 | 宋·苏舜钦《上范希文书》:“延州逼近贼锋,而能舍安逸以就危隘,虽古人不逮也。” |
本位主义 |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六)本位主义,一切只知道为四军打算,不知道武装地方群众是红军的重要任务之一。” |
莫衷一是 | 清 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
物尽其用 | 马烽《典型事例》:“这倒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两全其美。” |
望风扑影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1回:“蒋平道:‘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不是望风扑影么?’” |
戒骄戒躁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 |
心灰意冷 | 清 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非有坚定之力,则一经挫折,心灰意冷。” |
屈指一算 | 曾朴《孽海花》第四回:“匆匆过了中秋,雯青屈指一算,那天正是出场的末日。” |
目不忍见 | 《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 |
前脚后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