峣峣易缺的成语故事


峣峣易缺

拼音yáo yáo yì quē

基本解释峣峣:高直的样子;缺:损坏。比喻刚直不阿的人不容于世。

出处《后汉书·黄琼传》:“常闻语曰:‘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


暂未找到成语峣峣易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峣峣易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流离琐尾 《诗经 邶风 旌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处之泰然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宋 朱熹注:“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不以害其乐。”
结党营私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宰相植党营私,孤负任使。”
雪兆丰年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古人云:‘雪兆丰年’。”
遁世离俗 《楚辞·九章·悲回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汉·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离俗,自拥石赴河,故言抗迹也。”
源源不断 《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三长两短 明 罗贯中《三遂平妖传》:“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画地为牢,议不入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各行各业 邓小平《办好学校,培养干部》:“过去我们想请各行各业开个名单,提高一些人的工资,说了好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