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燥无味的成语故事


枯燥无味

拼音kū zào wú wèi

基本解释单调呆板;毫无趣味。

出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憋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


暂未找到成语枯燥无味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枯燥无味)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穷乡僻壤 宋 曾巩《叙盗》:“穷乡僻壤、大川长谷之间,自中家以上,日暮持钱,无告籴之所。”
志在千里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作乱犯上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21回:“智者称为伐罪吊民,愚者即指为作乱犯上。”
前脚后脚
徇私舞弊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3回:“谁想这伙官员,贪滥无厌,徇私舞弊,克减酒肉。”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清·无名氏《说唐》第63回:“正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才,两人大战三十余合。”
三三两两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四 娇女诗》:“行不独自去,三三两两俱。”
心旷神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充耳不闻 清 李渔《奈何天 闹封》:“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