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寡言的成语故事


沉默寡言

拼音chén mò guǎ yán

基本解释沉默:沉静;不声不响;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也作“沉密寡言”、“沉静寡言”。

出处《新唐书 梁崇义传》:“后为羽林射生,事来瑱,沉默寡言。”


沉默寡言的典故

唐朝时期,长安人梁崇义投奔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来瑱,跟随他到襄阳。他在军中沉默寡言,人们认为他沉稳,逐渐升迁到偏将地位。来瑱被诬陷后,群龙无首,大家推举他为首领,不久朝廷正式封他为节度使。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沉默寡言)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妻离子散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挑三拣四 徐特立《让革命的红旗世代相传》:“他们一旦了解了过去的痛苦,就会懂得今天我们对工作挑三拣四是多么不对!”
青出于蓝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经史子集 《新唐书·艺文志》:“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
束手无策 宋 王柏《鲁斋集》:“士大夫念虑不及此,一旦事变之来,莫不束手无策。”
径情直遂 《歇冠子 著希》:“夫义,节欲而治,礼,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径情而行也。”
全科人儿
漏洞百出 姚雪垠《<歧路灯>序》:“我们从《歧路灯》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种世俗人物,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材轻德薄 宋 朱熹《论臧否所部守臣状》:“熹委是材轻德薄,不足取信,岂复更敢臧否人物。”
三人行,必有我师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