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怒而不敢言的成语故事

拼音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
基本解释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指慑于威胁,胸中愤怒不敢吐露。
出处唐 杜牧《阿房宫赋》:“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暂未找到成语敢怒而不敢言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敢怒而不敢言)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草偃风从 | |
手舞足蹈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乐则生矣,全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
革风易俗 | |
卑谄足恭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五宗世家》:“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恭而心刻深。” |
一轨同风 | 《晋书 苻坚载记上》:“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
物尽其用 | 马烽《典型事例》:“这倒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两全其美。” |
体恤入微 | 郑观应《盛世危言·女教》:“俄国特设教女收生院,凡胎前产后一切要症,必须明白透澈,体恤入微。” |
形影相顾 | 《晋书·桓温传》:“省之惋愕,不解所由,形影相顾,陨越无地。” |
沟满壕平 | 李云德《沸腾的群山》:“沟满壕平,平地上的雪有三尺多深,寒气逼人,滴水成冰。” |
疑邻盗斧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