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罪
词语解释
伏罪[ fú zuì ]
⒈ 原指受到应有的惩罚;现指承认自己所犯的罪行。
英admit one's guilty;
引证解释
⒈ 服罪;认罪。
引《史记·循吏列传》:“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王公墓志铭》:“彭 遂伏罪,一州称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妇不知此事先为所侦,遂惶骇伏罪。”
⒉ 过去未暴露的罪行。
引《汉书·元后传》:“是岁, 新都侯 莽 告 长 伏罪与 红阳侯 立 相连, 长 下狱死, 立 就国。”
颜师古 注:“伏罪谓旧罪阴伏未发者也。”
《东观汉记·北海靖王刘兴传》:“县吏 张申 有伏罪, 兴 收 申 案论,郡中震慄。”
国语辞典
伏罪[ fú zuì ]
⒈ 承认自己的罪。
引《后汉书·卷三三·冯鲂传》:「汝知悔过伏罪,今一切相赦,听各反农桑,为令作耳目。」
近认罪
⒉ 犯罪处了死刑。
引《史记·卷四三·赵世家》:「晋国有法,始乱者死。夫二子已伏罪而安于独在。」
⒊ 隐伏未发的罪。
引《汉书·卷九八·元后传》:「是岁,新都侯莽告长伏罪与红阳侯立相连,长下狱死,立就国,语在长传。」
英语variant of 服罪[fu2 zui4]
法语admettre sa culpabilité, plaider coupable
最近近义词查询:
装腔作势的近义词(zhuāng qiāng zuò shì)
条理的近义词(tiáo lǐ)
打仗的近义词(dǎ zhàng)
息息相关的近义词(xī xī xiāng guān)
捕快的近义词(bǔ kuài)
普通的近义词(pǔ tōng)
另外的近义词(lìng wài)
意图的近义词(yì tú)
打针的近义词(dǎ zhēn)
城市的近义词(chéng shì)
昏暗的近义词(hūn àn)
恐怕的近义词(kǒng pà)
收藏的近义词(shōu cáng)
依靠的近义词(yī kào)
沿途的近义词(yán tú)
刮目相看的近义词(guā mù xiāng kàn)
记录的近义词(jì lù)
脑袋的近义词(nǎo dài)
好多的近义词(hǎo duō)
光顾的近义词(guāng gù)
富有的近义词(fù yǒu)
骨干的近义词(gǔ gàn)
述说的近义词(shù shuō)
推动的近义词(tuī dòng)
听命的近义词(tīng mìng)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